22日是世界水日。針對這幾年無錫市雨水增多、澇水來不及外排的問題,不少市民提出:僅靠溝通河道、拓寬水面工程,并不能全面解決問題,有沒有其他措施把雨水由包袱變成寶呢?記者從水利、市政、建設等部門獲悉,通過濕地建設和海綿城市建設,無錫市已增設了一批雨水收集利用設施,5年來僅市區(qū)新建居民區(qū)、企業(yè)就新增200萬方雨水蓄水容積。
“城市快速發(fā)展,高樓大廈、硬質化路面增多,可積蓄雨水、緩釋地表徑流量的農田、濕地大量減少,就會導致大雨下來后來不及排而產生內澇現(xiàn)象?!笔兴秩耸空f。單靠增設泵站、連通水系、加設雨水管網(wǎng)等來提升“外排”能力,并不能徹底解決內澇問題。在注重“排”的同時加強“蓄”的能力,即開展海綿城市建設,建設下沉式綠地、增設透水磚鋪設的路面等,將澇水“化整為零”并加以利用,才能真正將雨水由包袱變?yōu)閷殹?/span>
江南大學數(shù)媒經管大樓于2013年建成雨水回用系統(tǒng),下雨時屋面和透水地坪的雨水經預埋管進入蓄水池,由提升泵提升至微生態(tài)濾床處理,之后自流至清水池。三年來,這些收集并處理后的雨水都用于大樓衛(wèi)生間用水和室外綠化供水,共計4000多噸,使該校商學院自來水用水量與以往相比減少了50%。
市園林和公用事業(yè)監(jiān)管中心主任李暉介紹,無錫市早在2013年就頒布了水資源節(jié)約利用條例,明確規(guī)劃用地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應當配套建設雨水收集利用設施。他們通過檢查等方式督促新建居民小區(qū)、部分企業(yè)等依法建設并使用,包括設立雨水花園、用透水磚鋪設停車場等,收集的部分雨水用于沖洗道路、綠化澆灌等。這節(jié)約了水資源,也讓落地的雨水減緩了流向河道的腳步。
無錫市去年圍繞海綿城市建設,結合城中村改造、河道整治和公園綠地建設等開展了70余項重點項目,其中20余個約60萬平方米的老舊小區(qū)改造受到居民歡迎?!巴ㄟ^鋪設由滲水材料制成的路面、地坪,下沉式綠化、植草滲水溝等,大部分降落到小區(qū)里的雨水得以滯留、緩排,解決了小區(qū)以往在汛期地面易積水的難題?!笔薪ㄔO局人士說。
設置生態(tài)溝、過濾塘等,不僅能擴大雨水蓄水面積,還能對夾雜很多地表垃圾的初期雨水起到凈化作用,避免雨水流入河道形成污染的問題。業(yè)內士介紹,尚賢河濕地在恢復建設時,城發(fā)集團公司將尚賢東路旁原本要加設雨水管的地方改造成約1公里長、深約1米的生態(tài)溝,溝內有水生植物,底層透水磚下還鋪設了有吸附懸浮物、分解化學物質的活性碳、沙石。江南大學副教授繆恒鋒率科研團隊對此跟蹤監(jiān)測三年,發(fā)現(xiàn)雨水流經這條溝后,懸浮固體物去除90%,氮、磷分別去除40%、70%。太湖新城開展梁塘河生態(tài)濕地恢復工程時,對大部分園區(qū)道路鋪裝了透水磚鋪裝和透水混凝土,建設了更易蓄水的下沉式綠地以及調節(jié)塘等設施。經監(jiān)測,工程完工后該處地表水主要指標達到三類水指標,之前為劣五類水。
“無錫市年降雨量上億方,盡管多年相關點、線工程開展不少,但雨水收集利用仍處于起步階段?!睒I(yè)內人士說。無論是防澇還是環(huán)境治理,都需要加強地表對雨水的蓄積、凈化能力。除了加快上馬海綿城市建設項目,亦可通過推行合同能源管理、建立獎懲機制等促使各方提高認識,加快開展相關工程。(記者 朱雪霞)